| | |
| | | // 在上面的例子中,自定义长度解码器的构造参数值如下: |
| | | // |
| | | //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 spliter=new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(1024,0,4,0,4); |
| | | // 第一个参数为1024,表示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1024;第二个参数0,表示长度域的偏移量为0,也就是长度域放在了最前面,处于包的起始位置;第三个参数为4,表示长度域占用4个字节;第四个参数为0,表示长度域保存的值,仅仅为有效数据长度,不包含其他域(如长度域)的长度;第五个参数为4,表示最终的取到的目标数据包,抛弃最前面的4个字节数据,长度域的值被抛弃。 |
| | | // 第一个参数为1024,表示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1024; |
| | | // 第二个参数0,表示长度域的偏移量为0,也就是长度域放在了最前面,处于包的起始位置; |
| | | // 第三个参数为4,表示长度域占用4个字节; |
| | | // 第四个参数为0,表示长度域保存的值,仅仅为有效数据长度,不包含其他域(如长度域)的长度; |
| | | // 第五个参数为4,表示最终的取到的目标数据包,抛弃最前面的4个字节数据,长度域的值被抛弃。 |
| | | // |
| | | //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一下上面的规则,调整一下例子中的代码。在写入通道前,在数据 |
| | | // pipeline.addLast(new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(1024,3 ,4,0,13)); |
| | | pipeline.addLast(new LengthFieldBasedFrameDecoder(1024,3 ,2,1,0)); |
| | | |
| | | pipeline.addLast(new FixedLengthFrameDecoder(10)); // 测试用 固定长度消息 |
| | | // pipeline.addLast(new FixedLengthFrameDecoder(10)); // 测试用 固定长度消息 |
| | | |
| | | // pipeline.addLast(new LineBasedFrameDecoder(1024)); |
| | | |
| | | //握手认证消息相应处理handler |
| | | pipeline.addLast(LoginAuthRespHandler.class.getSimpleName(), new LoginAuthRespHandler(imsClient)); |